0523-84336988

开元体育国内外碳纤维差距有多大?对比国内外八家碳纤维企业的销售业绩

开元体育 > 新闻中心 > 交流合作

  开元体育国内外碳纤维差距有多大?对比国内外八家碳纤维企业的销售业绩:随着本号关注人数与日俱增,时常收到读者留言,希望就某一文或某一事发表观点,基于读者的这种需求,本号建立了

  近日,国外四大碳纤维企业:日本东丽(Toray)、日本帝人(Teijin)、美国赫氏(Hexcel)和德国西格里碳素(SGL Carbon)陆续公布了截至2023年9月30日销售业绩,四家企业统计口径有所不同,日本东丽统计2024财年上半年(从2023年4月1日到9月30日)、日本帝人统计2023财年上半年(从2023年4月1日到9月30日);而美国、德国两家企业统计的时间跨度为2023.01-2023.09,即2023前三季度业绩。

  在今年8月24日本号撰写的《盘点国外四家碳纤维巨头半年业绩:民用市场受挫明显,航空业务助三家稳增》文章中对比了截至6月份四家国外碳纤维企业经营情况,并得出了“得航空者得天下”的论断。而这个论断在2023年第三季度进一步得到验证,具体体现在:

  以工业级大丝束碳纤维产品为主的德国西格里,因为受制于风电市场萎靡,碳纤维业务进一步下降,收益降幅由上半年的同比降幅78.4%扩大至前三季度同比降幅92.5%。

  日本东丽、日本帝人和美国赫氏则得益于航空领域的复苏,碳纤维业务不降反增,因此尽管同样面临风电市场不利因素,但由于三家公司产品应用领域多样化,其他领域如航空(三家均受益)、国防军工(美国赫氏)、压力容器(日本东丽)等增长助力三家碳纤维业务企稳。

  为了全面对比国内外的差距,本文中也再次展示了国内四家主营碳纤维业务的上市公司:光威复材、中简科技、中复神鹰、吉林碳谷2023年前三季度的业绩,2023年前三季度国内碳纤维企业利润全面下降,说明了目前国内碳纤维仍以工业级碳纤维产品为主,且应用领域相对较窄。

  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外四家碳纤维企业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情况,随后简要总结了国内四家碳纤维企业营收,随后通过国内外碳纤维企业对比,分析了国内外碳纤维产业化产品差距,目前虽然国内已经突破了从低端到高端几乎所有牌号的碳纤维技术,但是技术突破不代表能生产,能生产不代表能稳定生产,能稳定生产又不代表能够实现低成本化生产,并以“物暴长者必夭折,功卒成者必亟坏”警醒,基于此,最后为国内碳纤维企业发展提出了几点个人建议。

  11月8日,日本东丽公司发布2024财年上半年(2023年4月-2023年9月)业绩报告,与2023财年上半年销售1.26万亿日元相比,2023财年上半年净销售额为1.2万亿日元,降幅为4.9%。但是在碳纤维复合材料业务板块上,东丽2024财年上半年碳纤维复合材料业务收入为1411亿日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0.8%。此外基于上半年逆势上涨,根据东丽公司预测,2024财年全年公司碳纤维复合材料业务营收相比2023年增长20.3%。

  根据东丽公司介绍,虽然风力涡轮机叶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进入调整阶段,但是得益于航空航天终端市场的总体需求呈现复苏趋势,而且工业应用中压力容器的销售也有所扩大,公司碳纤维复合材料业务呈小幅增长趋势。在具体的应用领域板块上,2024财年上半年东丽公司航空航天领域用碳纤维复合材料销售收入395亿日元,占总销售28%,同比增幅高达54%;在工业领域,2024财年上半年东丽公司工业领域用碳纤维复合材料销售收入882亿日元,占总销售高达63%,与2023年同期946亿日元相比,仅仅下降7%。究其原因,虽然风电叶片市场萎缩,但得益于压力容器用碳纤维增长,因此公司在工业领域用碳纤维的营收下降幅度并不明显。

  之于压力容器用碳纤维,今年7月13日,为了在压力容器应用需求不断增长的美国和韩国建立稳定的供应体系,并满足工业应用对小丝束碳纤维日益增长的需求,东丽公司决定增加其子公司美国东丽复合材料公司和东丽先进材料韩国股份有限公司的两个工厂的小丝束碳纤维生产能力,东丽计划将目前2.9万吨的小丝束碳纤维年产能提高到3.5万吨,并计划于2025年开始生产。

  11月6日,日本帝人公司发布2023财年上半年(2023年4月-2023年9月)业绩报告,与2022财年上半年相比,2023财年上半年净销售额为5065亿日元,降幅仅为0.8%。而致使公司净销售额下降主要是因为树脂和塑料加工业务需求低迷,以及FEBURIC的通用替代品进入市场。

  在具体销售部门上,碳纤维所在的材料部门2023财年上半年净销售为2155亿日元,与去年同期相比降幅为3.2%,但是由于原材料下降等积极因素,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由去年121亿日元提高到今年的138亿日元,同比增幅14.2%。四种主要产品(芳纶纤维、树脂、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发展趋势有所不同,主要如下:

  11月2日,全球知名大丝束碳纤维制造商——德国SGL Carbon公司发布了2023年前三季度报告,由于风电行业需求不足,德国和欧洲其他地区的风力涡轮机建设目前都处于停滞状态,加之高利润i3供应合同到期和当前全球产能过剩导致的销售价格下降等诸多不利因素,公司CF的销售额下降了8940万欧元,降幅为33.2%,由去年同期的2.69亿欧元降至1.796亿欧元;而调整后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由2022年前三季度的4270万欧元大幅下降至今年同期的320万欧元,降幅高达92.5%。

  10月24日,美国Hexcel公司公布了2023年第三季度(2023.07-09)和前三季度(2023.01-2023.09)销售业绩业绩,2023年第三季度的销售额为4.195亿美元,而2022年第三季为3.647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5%;2023年前九个月的销售额为13.315亿美元,而去年同期为11.483亿美元,同期增长16.0%。

  2023第三季度业绩情况:第三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15%,主要得益于商业航空和公务机的持续强劲增长,以及太空和国防市场的持续强劲需求。

  光威复材:根据光威复材发布的2023年前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7.47 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9.97%开元体育,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6.21 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17.20%;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5.23 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16.3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2.08 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15.01%。根据下表小编整理的自去年6月以来公司营收和净利润情况可以看出,从表中的净利润来看,进入2023年以来连续三个季度同比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

  中复神鹰:根据中复神鹰发布的2023年前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6.09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0.7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93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0.79%;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5.53 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6.2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0.72 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64.58%。根据下表小编整理的自去年6月以来公司营收和净利润情况可以看出,从2022年06至今年9月,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率逐渐收窄,尤其是2022年第三季度同比增幅仍高达112%,而今年第三季度同比已经下降了30.79%;值得关注的一点是公司西宁2.5万吨碳纤维已于上半年已经全面投产。

  中简科技:根据中简科技发布的2023年前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00 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3.0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45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3.54%;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0.84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58.8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0.36 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73.67%。根据下表小编整理的自去年6月以来公司营收和净利润情况可以看出,进入2023年以来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而今年三季度同比更是下降幅度达23%。

  吉林碳谷:根据吉林碳谷发布的2023年前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7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0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08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6.31%;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6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6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0.4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73.09%。根据下表小编整理的自去年6月以来公司营收和净利润情况可以看出,从2022年06至今年9月,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04.81%、170.10%、99.99%、4.12%、-19.98%、-36.30%,呈现出显著下降的趋势。

  国外概述:日本东丽是全球唯一一家涵盖小丝束、大丝束,湿法、干喷湿纺,标模级、中模级、高模级以及超高模量级碳纤维的企业,而且6.3万吨的产能也是稳居全球首位,因此多样化的产品类型使其碳纤维在多种领域均实现了应用;同为日本企业的帝人公司也有自己的发展特点,其碳纤维应用形式和领域是最多样化的,而且在一些领域也独具优势,比如欧洲的中间材料、美国车用复材等等,因此日本这两家企业属于差别式发展;美国赫氏是美国重点支持的本土企业,今年前三季度商用航空、太空和国防军工销售占公司总销售的90%,而工业销售仅占10%;相比之下,德国西格里则以工业用50k大丝束碳纤维产品为主,产品单一、目标应用领域过窄,风电领域萎靡对其带来影响尤为明显开元体育

  国内概述:近年来国内碳纤维企业的发展方向越来越趋同,无论是产品类型上亦或是产品等级上,以干喷湿纺碳纤维为例,目前国外只有日本东丽一家生产该类型碳纤维,而近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开始生产该类产品,干喷湿纺碳纤维特点纺丝快、产量高、价格便宜,因此该方法自出现以来便将目标领域定位于工业领域,一旦过于集中、势必导致产品价格竞争剧烈;另外由于前两年风电用碳纤维短缺,国内又有不少企业开始瞄向大丝束碳纤维,国外市场份额最高的两大大丝束碳纤维分别是东丽收购的Zoltek和德国西格里,去年下半年以来受到风电萎靡,业绩已经连续下滑开元体育,国内也有不少企业算是后起之秀,正好赶上此轮调整期,因此致使经营利润下降。

  前两天本号发布了《又一家上市公司入局碳纤维,拟投10亿元建350吨/年高模碳纤维项目》一文,介绍了国内上市公司准备在国际竞争力并不充分的高模量碳纤维(石墨纤维)去开垦一片天地。这反过来又让小编思考了一个问题:国内碳纤维的门槛真的降到这么低了吗?

  十几年前,但凡行业内人士对碳纤维的认知是:难度大、技术壁垒高,经过短短不到二十年的发展,国内产品技术突破的捷报频传、产能记录不断刷新,甚至不少人喊出来把碳纤维做成“白菜价”的口号,这就给大家带来一致的印象是碳纤维的技术门槛已经降得很低。

  上世纪70年代初,日本东丽在10吨/年研制线标准模量碳纤维技术,到80年代初性能定型并稳定量产,经历了十几载春秋;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东丽突破第二代T800中模碳纤维,到上世纪90年代末复材数据库完善并完成评价,进入新千年后在民机上规模化应用,也经过了十几甚至二十年的发展历程,即便是东丽T1100碳纤维诞生至今已经接近10年,但距离大规模应用还有点距离,也就说明了:无论任何等级的产品,碳纤维确实是个技术活,而且技术迭代也有一个极其缓慢的过程!

  反观国内,进入新千年后才开始T300级产品研发,不到二十年的时间,便宣布已突破从低端到高端全牌号产品技术。但是根据小编观点:技术突破不代表能生产(有产品测试报告只是证明有能力做,不代表能生产),能生产不代表能稳定生产(如产品质量稳定性和合格率如何),能稳定生产不代表能够实现低成本化生产(如产能增加可有效降低成本,但百吨到千吨的产能增加也使得质量稳定性难度再度提升)。2023年前三季度国内外碳纤维企业营收和利润分化情况日益明显,再度说明了国内规模化生产的碳纤维仍然以价格敏感的工业级碳纤维为主,受制于大量同级别碳纤维投资工厂的陆续投产,相互之间价格竞争激烈、利润逐渐下降。这不禁让小编想起了我国一句古谚语“物暴长者必夭折,功卒成者必亟坏”!

  未来发展思路:小编建议,成功虽不可复制,但可以借鉴,国内碳纤维企业可借鉴日本东丽、帝人等多样化应用策略,宜不断扩大碳纤维产品应用场景,比如近年来很多新兴领域对碳纤维都有一些高增长的需求如电动飞机,又如专注于电子产品的国内某上市公司将链条向前延伸打造碳纤维电子笔记本产品等等。可能有人会问,既然国内工业级碳纤维竞争如此惨烈,是否需要在高端碳纤维上发力?根据小编观点,高端碳纤维并非解决问题的关键,碳纤维越高端,虽然产品附加值较高,但目前国内整体应用规模仍相当有限,尤其是航空航天用高端碳纤维都有很长的验证评价周期。

  言而总之,国内每家碳纤维企业都经历了一定周期的发展之路,逐步形成了自主的优势,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扬长避短始终会是不错的选择,至于正在建设或正在规划建设T300、T700等工业级碳纤维的企业,除非有相当可靠的技术来源,否则可适时择机再入局甚至取消入局。